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

[芬蘭交換: 學習篇] 9/7 Enabling Occupation:認識小組


介紹一下我在芬蘭修的第二門課:Enabling Occupation



這門課比 Community-Based Occupational Therapy 多了很多每週的作業,同時也有固定的小組組員,幾乎每一次上課都會需要跟小組組員一起合作或討論,有時會有一些小組作業,最後則需要總結這個學期上課所學,應用到每一組的假想個案身上。我們需要了解個案的主要問題、治療目標與治療介入的手法和活動。雖然老師所提供的文本已經有簡單介紹個案的狀況,因為是假想個案,很多關於個案家庭與個性都是跟組員一同討論出來。之後所安排的治療目標跟活動也都需要依據假想個案的興趣、個性去做規劃。

總而言之,這門課雖然上課的時間不多,但是我們需要花很多額外的時間去閱讀老師提供的文本、網站,然後在自己閒暇時間打出報告。另外有小組作業時,也會需要花額外時間跟組員見面討論。這一點就會覺得芬蘭的教學方法跟台灣很不一樣。

芬蘭:提供文本、網站請同學在課外時間自行預習,真正上課的時候其實老師只是像一位引導者,當你遇到問題時提供解答或是引導你繼續閱讀或是跟同學討論,更深入思考。優點就是上課的時數不會太久,大家可以在課堂上跟老師做很多互動,許多想法也都沒有對跟錯的區別。未來如果碰到跟主題相關聯的問題時,自己就會很容易找到資源,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升。但是缺點就是會讓同學很容易偷懶,可能在面對自己沒有很大興趣的主題時就偷懶不閱讀,或是因為只靠自己閱讀,整體的架構或邏輯其實很難建立,所以會有點東學一點西學一點,拼拼湊湊的感覺。

台灣:老師像是一位給予者,大多數的上課模式都是老師在台上講述觀念,同學只需要一步一步跟著老師聽觀念、記筆記,回家頂多複習一下。除非是真的很用心的老師會提供很多額外的資源,讓有興趣的學生知道更多資訊。優點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很有邏輯,也會對於主題更有概念。但是缺點就是很難引起大家的興趣,沒有除了課本以外的書可以閱讀,若是要念書也大多閱讀老師提供的講義,很少人會真的認真到去上網查資料。另外因為課本上的知識都至少兩三年以上,真的最新的療法或臨床上治療師在使用的新技術,就會比較少教到。當然還是有很用心的老師會時時更改教學生的教材,但是我自己認為:給人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。當然,基礎超級重要,但是學習如何持續學習,如何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,其實也很重要。

我在台灣學習時,一直在猛吃老師釣給我們的魚;但是我到芬蘭,勉強拿起釣竿學習釣魚。


2017/09/07 早上一進到教室,Janna 老師便請我們跟自己的組員坐在一起,開始了我們的小組情誼。第一件事就是請我們畫上面的Blob Tree。*(註)
第一步驟是先選出自己覺得目前的狀態向哪一位Blob,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把它塗滿,等每一位組員都選好塗好後,大家分享自己的角色選擇原因。
第二步驟則是請大家假想經過一整個學期的相處之後,希望自己在小組中扮演怎麼樣的角色,用大家一起選擇的同一顏色塗上去。等待大家都完成後,進行分享。
整個活動其實就是要讓大家彼此熟識,並且用有趣的方式了解一下組員對於小組向心力的看法,並且間接讓大家有個共識。

之後還讓我們建立小組的隊呼、隊形。有點好笑,但是也滿有趣的,讓我想到高中時參加的大學營或是大一新鮮人的時候參加的宿營,都會叫我們想隊名、隊呼,大家面面相覷的尷尬模樣。雖然芬蘭同學們也是挺害羞的,但是大家一起做時,反而真的有股力量! 未來我們小組遇到問題的時候,也會彼此互相激勵,說 GO!GO!GO!超可愛的!

上面的火柴人就是我們想到的隊形,一種大家互相扶持才不會倒的概念

當然第一節課怎麼可能就只讓大家在那邊GO!GO!GO!等到大家跟自己的組員漸漸熟悉後,老師開始講正課了。直接切入超難Model 篇。

在台大我根本沒聽過這個Model,但是JAMK的同學似乎從大一一進來就在學,並且對它非常熟悉。熟悉到老師直接剪下所有的方框,讓我們在小組中進行排序,一個填空格的概念。而我就只能在旁邊用邏輯判斷,交給他們處理。
JAMK OT 很常用的 OTIPM


註:Blob Tree
Pip Wilson 在《GamesWithout Frontiers》這本書裡,繪製了許多卡通角色,發展出一套 Blob Tree 的溝通工具,用途很廣,也超沒有侷限。可以針對學生、孩子、長輩、成人。
但主要是針對無法清楚表示自己情緒的孩子所使用,透過治療師、老師或家長詢問孩子目前情緒像是哪一位角色,可以得知孩子目前的想法,學習情緒管理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